兩塊錢的啟示
有個年輕人到公司應聘會計。這位剛剛本科畢業的大學生在面試時就遭到拒絕,因為他實在太年輕了。公司找的是要有豐富工作經驗的資深會計人員。年輕人一再堅持,他對主考官說:“請給我一次機會,讓我參加你們的筆試。”主考官拗不過他,只好答應了他的請求。結果這為位年輕人居然通過了筆試,由人事經理親自復試。
人事經理對這位年輕人非常有好感,因為他的筆試成績是最好的。不過年輕人的話?讓經理極為失望,他坦率的對經理說自己沒有工作過,唯一的經驗就是在校時掌管學生會的財務。找一個毫無工作經驗的人做會計無疑是很不划算的,經理決定收兵。他對年輕說:“今天就到這裡吧!如有消息我們會打電話通知你。”年輕人從座位上站起來,向經理點點頭,從口袋裡掏出兩塊錢雙手遞給經理:“不管你們是否錄取我,請都給我打電話。”經理從來沒有遇見過這種情況,呆了。不過他很快回過神來,問:“你怎麼知道我們不給沒錄取的人打電話?” “你剛才說有消息打電話,那言下之意就是說沒錄取的人就不打電話了。”經理對這位年輕人產生了興趣,接著問:“如果你沒被錄取,我們打電話給你,你想知道什麼?” “請你們告訴我在什麼地方不能達到你們的要求,我在那方面不夠好,這樣我好加以改進。” “這兩塊錢是……”年輕人微微一笑:“給沒錄取的人打電話不屬於貴公司的日常開支,所以由我來付,請你們一定給我打電話。“經理也微微一笑:“請你把這兩塊錢收回去,我們不會打電話給你了,我現在就通知你,你被錄取了。”
很多人都不理解為什麼要找一個剛剛畢業的大學生。經理在工作會議上說:“一開始就被拒絕?仍堅持參加筆試,說明他有堅強的毅力。清算帳務是一件十分繁瑣的工作,沒有足夠的耐心和堅強的毅力是不可能做好的;坦言相告自己沒有工作經驗,則顯示他的誠實,這對於從事財務會計的人尤為重要;即使不能錄取也希望得到別人的評價,證明他有面對不足的勇氣和取於承擔責任及力求更好的上進心。員工不可能在工作中不出現差錯,也不可能把每項工作都做得十分完美,我們可以接受員工的失誤,卻不能接受員工滿於現狀止步不前。我們需要員工和企業共同前進;自己掏電話費,反應出他公私分明的意識。堅強的毅力,可貴的誠實,敢於承擔責任的勇氣,力求更好的上進心,公私分明的做人原則,都是公司所需要的。經驗不足可以積累,公司發展的希望就寄託在這些優秀的年輕人身上。”
不久這位年輕人就受到了公司的重點培養。在要求綜合能力的社會裡,如果一味地注重專業知識而忽略課本以外的東西,那你永遠都不可能實現自己的理想;同樣的道理,如果企業只看重學歷和經驗而不考慮性格等綜合素質,則很難擁有真正意義上的人才。
Sunday, April 22, 2007
Saturday, April 21, 2007
智慧的四句
智慧的四句
一位十六歲的少年去拜訪一位年長的智者。 他問:「我如何才能變成一個自己愉快、也能夠給別人愉快的人呢?」智者笑著望著他說:「孩子,在你這個年齡有這樣的願望,已經是很難得了。很多比你年長很多的人,從他們問的問題本身就可以看出,不管給他們多少解釋,都不可能讓他們明白真正重要的道理,就只好讓他們那樣好了。」 少年滿懷虔誠地聽著,臉上沒有流露出絲毫得意之色。智者接著說:「我送給你四句話。」
第一句話是:「把自己當成別人。」 你能說說這句話的含義嗎?少年回答說:「是不是說,在我感到痛苦憂傷的時候,就把自己當成是別人, 這樣痛苦就自然減輕了;當我欣喜若狂之時,把自己當成別人,那些狂喜也會變得平和中正一些?」 智者微微點頭!接著說,
第二句話:「把別人當成自己。」 少年沈思一會兒,說:「這樣就可以真正同情別人的不幸,理解別人的需求,並且在別人需要的時候,給予恰當的幫助?」
智者兩眼發光,繼續說道:第三句話:「把別人當成別人。」 年說:「這句話的意思是不是說,要充分地尊重每個人的獨立性,在任何情形下,都不可侵犯他人的核心領地?」 智者哈哈大笑:「很好,很好。孺子可教也!」
第四句話是:「把自己當成自己。」這句話理解起來太難了,留著你以後慢慢品味吧。 少年說:「這句話的含義,我是一時體會不出。但這四句話之間就有許多自相矛盾之處,我用什麼才能把它們統一起來呢?」 智者說:「很簡單,用一生的時間和經歷。」 少年沈默了很久,然後叩首告別。
後來少年變成了壯年人,又變成了老人。再後來在他離開這個世界很久以後,人們都還時時提到他的名字。 人們都說他是一位智者,因為他是一個愉快的人,而且也給每一個見到過他的人帶來了愉快。
一位十六歲的少年去拜訪一位年長的智者。 他問:「我如何才能變成一個自己愉快、也能夠給別人愉快的人呢?」智者笑著望著他說:「孩子,在你這個年齡有這樣的願望,已經是很難得了。很多比你年長很多的人,從他們問的問題本身就可以看出,不管給他們多少解釋,都不可能讓他們明白真正重要的道理,就只好讓他們那樣好了。」 少年滿懷虔誠地聽著,臉上沒有流露出絲毫得意之色。智者接著說:「我送給你四句話。」
第一句話是:「把自己當成別人。」 你能說說這句話的含義嗎?少年回答說:「是不是說,在我感到痛苦憂傷的時候,就把自己當成是別人, 這樣痛苦就自然減輕了;當我欣喜若狂之時,把自己當成別人,那些狂喜也會變得平和中正一些?」 智者微微點頭!接著說,
第二句話:「把別人當成自己。」 少年沈思一會兒,說:「這樣就可以真正同情別人的不幸,理解別人的需求,並且在別人需要的時候,給予恰當的幫助?」
智者兩眼發光,繼續說道:第三句話:「把別人當成別人。」 年說:「這句話的意思是不是說,要充分地尊重每個人的獨立性,在任何情形下,都不可侵犯他人的核心領地?」 智者哈哈大笑:「很好,很好。孺子可教也!」
第四句話是:「把自己當成自己。」這句話理解起來太難了,留著你以後慢慢品味吧。 少年說:「這句話的含義,我是一時體會不出。但這四句話之間就有許多自相矛盾之處,我用什麼才能把它們統一起來呢?」 智者說:「很簡單,用一生的時間和經歷。」 少年沈默了很久,然後叩首告別。
後來少年變成了壯年人,又變成了老人。再後來在他離開這個世界很久以後,人們都還時時提到他的名字。 人們都說他是一位智者,因為他是一個愉快的人,而且也給每一個見到過他的人帶來了愉快。
Friday, April 20, 2007
生命/侯文詠 ---;真心推薦值得一看再看
我和一位朋友傾談,他說雖然有兩份工作,而每月的收入卻非常低,但他已很高興了。我很奇怪他還可以那麼開心,因為他的收入微薄,要節衣縮食才可以供養他年邁的父母、岳父母,太太,兩個女兒,還有一般家庭的各項開支。
他解釋說,那是因為數年前他在印度目睹一件事件的啟發。當時他因為一次重大的挫折、心情低落,所以到印度散心。他說他親眼看到一個印度婦人,用刀將她的兒子的右手切下來。那婦人無助的眼神,以及四歲稚童痛苦的呻吟,至今仍令他心頭作痛難以釋懷。
你可能會問:為什麼那母親要這樣做?是否她的小孩太頑皮,或是他的手受到感染?都不是,原來只是為了行乞! 那絕望的母親特意把孩子弄成傷殘,只是為了使他可以在街上行乞。我的朋友嚇呆了,他把他吃到一半的麵包放下,隨即有五六個小孩湧至,爭食這片佈滿沙石的麵包,就如面對飢餓時的自然反應。 他對這情景很吃驚,他要導遊開車把他送到最近的麵包店,他去到其中兩家,把所有的麵包都買下來,麵包店的老闆很愕然,不過還是願意把所有都賣給他。他花了不足一百元,就買到約四百塊麵包( 即每塊少於 25仙),又用了一百元買一些日用品。 於是,他坐在一部載滿麵包的貨車往街上去,當他分發麵包和日用品給那些大部份是傷殘的兒童時,他們都報以歡喜和鞠躬,就是這樣,他在生命中第一次想到人們怎麼可以為一片價值不足25仙的麵包而那麼感動。
他開始對自己說,他是多麼的幸運:他有個完整的身軀,有一份工作,有個家庭,有機會抱怨食品的好與壞,有機會穿衣服,有機會擁有很多這些人沒有的東西。 現在,我開始想到和感受到:我的生命是否真的那麼差?也許吧?但想到這故事,我就覺得不是那麼慘。你呢?或者下一次你覺得自己的生命很差的時候,想想那個因為行乞失去了一隻手的小孩吧! 『滿足感』 不是來自去滿足於你想要的, 而是能感受到:你所擁有的,已是那麼足夠。
他解釋說,那是因為數年前他在印度目睹一件事件的啟發。當時他因為一次重大的挫折、心情低落,所以到印度散心。他說他親眼看到一個印度婦人,用刀將她的兒子的右手切下來。那婦人無助的眼神,以及四歲稚童痛苦的呻吟,至今仍令他心頭作痛難以釋懷。
你可能會問:為什麼那母親要這樣做?是否她的小孩太頑皮,或是他的手受到感染?都不是,原來只是為了行乞! 那絕望的母親特意把孩子弄成傷殘,只是為了使他可以在街上行乞。我的朋友嚇呆了,他把他吃到一半的麵包放下,隨即有五六個小孩湧至,爭食這片佈滿沙石的麵包,就如面對飢餓時的自然反應。 他對這情景很吃驚,他要導遊開車把他送到最近的麵包店,他去到其中兩家,把所有的麵包都買下來,麵包店的老闆很愕然,不過還是願意把所有都賣給他。他花了不足一百元,就買到約四百塊麵包( 即每塊少於 25仙),又用了一百元買一些日用品。 於是,他坐在一部載滿麵包的貨車往街上去,當他分發麵包和日用品給那些大部份是傷殘的兒童時,他們都報以歡喜和鞠躬,就是這樣,他在生命中第一次想到人們怎麼可以為一片價值不足25仙的麵包而那麼感動。
他開始對自己說,他是多麼的幸運:他有個完整的身軀,有一份工作,有個家庭,有機會抱怨食品的好與壞,有機會穿衣服,有機會擁有很多這些人沒有的東西。 現在,我開始想到和感受到:我的生命是否真的那麼差?也許吧?但想到這故事,我就覺得不是那麼慘。你呢?或者下一次你覺得自己的生命很差的時候,想想那個因為行乞失去了一隻手的小孩吧! 『滿足感』 不是來自去滿足於你想要的, 而是能感受到:你所擁有的,已是那麼足夠。
Subscribe to:
Posts (Atom)